联系方式 Contact

聊城江北水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摩天轮东侧办公楼2号楼二楼水城管理公司

电话:0635-8261019

网址:www.dchgl.com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媒体关注

两城七镇百村一体,运河遗产串珠成链!聊城运河故事越来越精彩

2019/10/29 16:29:59点击:

上世纪90年代初,聊城就开始了运河文化的研究;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是运河沿线建设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运河专题博物馆……

运河是聊城的骄傲,10月18日,中国大运河·江北水城文旅大会暨第五届运河论坛在聊城隆重召开,聊城人因运河而生的这份自豪感又增强了不少。

作为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利于推动聊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聊城新旧动能转换。在近日的采访中,聊城对运河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的脉络逐渐清晰,结合我市一系列有关运河的保护发展规划,运河遗址串珠成链、深度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仿佛已在眼前。

阿城下闸

运河遗产知多少?

聊城堪称古运河的“立体博物馆”

“聊城现存运河文物古迹众多,堪称古运河的‘立体博物馆’。在广袤的鲁西平原上,因运河漕运而兴起的古城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这是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清义在中国大运河·江北水城文旅大会暨第五届运河论坛上说过的一句话。

那么,运河遗产到底有多少呢?陈清义介绍说:“《大运河遗产山东聊城段保护规划》中统计的文化遗产总计45点、段,其中包括6段河道、24处航运工程设施、3处古代运河设施和管理机构遗存、7处与运河遗产相关的古建筑、3处运河城镇、1处古遗址、1处运河生态与景观环境,其中9个遗产点、段被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名录。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涵盖闸、码头等水工设施以及运河古镇、会馆、钞关、民居、街巷以及宗教建筑等,门类齐全,保存完整,堪称古运河的历史‘缩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此外,因运河而形成的文学艺术、传统工艺、地方戏曲、风土人情、餐饮文化、神话传说、名人轶事、民间故事等融会南北,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山东快书、八角鼓、东昌木版年画、东昌葫芦雕刻、临清贡砖制作技艺等是运河商业文明的产物,历经岁月沧桑,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荆门上闸镇水兽

怎样保护与传承?

上世纪90年代初,聊城就开始了运河文化的研究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初,聊城就已进行运河文化的研究,成立了聊城市运河文化促进会,开展运河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举办了多次全国性和全省性运河文化研讨会。2003年,聊城在中国大运河沿线率先规划建设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成为运河沿线建设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运河专题博物馆。成立了聊城市运河保护开发委员会,组建了聊城旅游发展集团,作为运河保护和利用的实施主体,有力地促进了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

近年来,聊城配合中国大运河申遗对辖区内的运河河段进行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实地走访和调研,取得了系列珍贵资料,建立了运河聊城段文化遗产数据库,出版了《聊城文化遗产大观》《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聊城地域文化探论》《聊城旅游文化》《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等普及类书籍20余部。

以构筑运河文化长廊为依托,加强大运河沿线古村古镇、名人名居、会馆商号、工业遗产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等各类文化空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再现千年运河风貌。近年来,对城区运河段进行了疏浚,先后对运河沿线2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和环境整治,保护了大批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在运河非遗保护上,在临清建立了省级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运河文化遗产活态展示和体验活动,鼓励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文学、歌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运河题材创作,促进大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聊城古城集聚了木版年画、剪纸、葫芦雕刻、戏曲文化、东昌毛笔等聊城运河非遗展示中心,成为运河非遗展示、传承的重要基地。

此外,聊城运河文化研究成果丰富,在全国处于前列。聊城大学成立了运河学研究院,已出版《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中国运河文献集成》《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等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由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等文化旅游、文史、社科单位编写的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聊城大学连续举办了五届运河学论坛,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连续举办了中国运河船研究论坛等研讨会20余次,奠定了聊城在运河城市中的学术地位。

聊城围绕运河文化带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投资3亿人民币,建设的京杭运河(聊城段)生态水系建设工程样板段,成为普及运河知识,弘扬运河文化,适于人们休闲、观光的生态示范区。江北水城欢乐小镇精心打造的以京杭大运河聊城段为主题的“聊街”文化主题情景街区,是山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开通的聊城运河巴士,成为聊城及外地游客热游聊城的最佳选择。

运河故事如何讲?

两城七镇百村一体 运河遗产串珠成链

两城七镇百村一体,提升运河旅游能级。根据《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发展及水生态体系规划》,聊城中心城区、临清市区与戴湾镇等七个城镇及100多个村庄,通过运河线路将历史文物古迹、生态休闲、温泉养生等多类型的旅游产品有效整合,构建从城市到乡村完整的游览体系,满足人们对低碳、健康生活的追求,将体验+文化+有机+主题化融入运河旅游活动体系,发挥集群优势,提升运河产品带的区域吸引力。

记者还了解到,按照“世界的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国际自行车赛基地;中国的运河——国家步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山东的运河——聊城运河经济带、乡村旅游综合体”这一总体定位,聊城将建成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和集文化体验与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成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优秀传统文化聚集区,丰富“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的文化内涵。

此外,以规划为引领,聊城还将做好与国家、省相关规划的相互衔接。按照《大运河遗产山东聊城段保护规划》《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发展及水生态体系规划》《聊城市全域水城总体规划》等抓好运河本体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做到通水通航。做好“通、联、灵、秀”四篇文章,把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全域水城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国家公园规划结合起来。整合市内主要旅游资源,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经济融合发展,集成运河文化、河湖水系、美丽乡村、现代农业等各类要素,形成富有代表性的运河文化体验带、富有活力的旅游产业发展带、富有韵味的河湖景观风情带、富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展示带,丰富文化旅游内容。实施运河文化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按照现代理念,筹建集运河历史文化游览、明清市井风情体验和运河休闲娱乐多重功能于一体的运河活态博物馆。深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时代要求,通过文艺形式,讲述聊城运河故事,传播运河精神,激活运河记忆,让大运河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文章来源:聊城头条(liaochengwanbao) 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亚杰